普通攻击(普攻)作为基础战斗机制,其实际效果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普攻的伤害计算基于武力属性、兵力数量及兵种特性,其中武力值直接决定基础伤害值,每点武力可提升0.6%的兵刃伤害加成。兵力规模则通过带兵数影响普攻的最终输出,兵力越高,基础伤害越高。兵种适性(如S/A/B/C级)会进一步放大或削弱普攻的实际效果,需结合兵种克制关系调整战术。
普攻的触发与目标选择受战法优先级和战斗顺序制约。战法发动顺序遵循被动→阵法→兵种→指挥→主动→普攻→突击的固定逻辑,这意味着携带连击或突击类战法的武将可能通过额外普攻次数提升输出。连击战法可使武将在单回合内发动两次普攻,而突击战法则在普攻后附加额外伤害效果。目标选择算法具有随机性,但群攻、反击等战法状态可改变攻击范围或目标优先级。
控制状态和环境因素对普攻的干扰不可忽视。眩晕、沉默等控制效果会直接禁止普攻发动,而混乱可能使普攻目标变为友军。地形特性如森林会降低部队视野,间接影响普攻的触发条件;湿地则增加战斗损兵比例,削弱普攻的持续输出能力。武将的统帅属性提供免伤效果,每点统帅减少0.6%受到的兵刃伤害,因此高统帅武将能有效抵御敌方普攻。
战法搭配和属性成长是优化普攻输出的核心策略。武力型武将应优先选择提升普攻系数或连击概率的战法,如血刃争锋可增加75%普攻伤害。属性加点需结合成长率,武力成长高的武将更适合主攻普攻流派。兵书系统中的攻其不备以治击乱等效果可进一步强化普攻的爆发或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