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将的生死直接决定整支队伍的胜负,即使副将仍有战力,主将败亡即宣告战斗失败。因此主将的核心价值在于生存能力与战术稳定性,选择时需优先考虑统率与智力属性较高的武将,这类角色能有效抵御兵刃与谋略伤害,降低被快速击溃的风险。部分武将自带主将专属技能,例如曹操的乱世奸雄在主将位可触发副将伤害回血,刘备的仁德载世能强化治疗量,此类武将在主将位才能发挥完整战略价值,忽略这一点会导致阵容强度大幅削弱。兵种适性也需纳入考量,优先选择具备S级适性的武将担任主将,以获得更高的属性加成。

输出型阵容应选择武力或智力成长突出的武将,如吕布、周瑜等,配合锋矢阵等增伤战法最大化其输出效率;防御型阵容则需注重主将的承伤与团队增益能力,曹操、刘备等高统率武将能通过减伤或治疗提升队伍持久战能力。副将的搭配需围绕主将特性展开,例如提供控制的副将可保障主将稳定输出,携带治疗或护盾的副将则能弥补主将生存短板。需避免主将与副将的兵种适性冲突,防止因兵种克制暴露致命弱点。

部分战法如八门金锁阵、抚辑军民等可为主将提供先攻或减伤效果,显著提升其生存与出手优先级。同时需警惕敌方针对主将的战术,如爆头骑或突击战法,应优先选用自带洞察、规避或高额减伤特性的武将(如赵云、曹操)担任主将,或通过暂避其锋、御敌屏障等战法构建防护体系。主将战法的选择需兼顾稳定性与收益,指挥与被动类战法因其固定触发机制,通常优于依赖概率的主动战法。

最终决策需综合阵营协同与实战环境。国家队阵容可激活阵营加成,例如刘备主将搭配关羽、张飞触发桃园结义缘分,获得群体增益效果;多阵营混编则更依赖武将个体强度与战法兼容性。面对不同敌人时需动态调整主将人选:对抗谋略队时高智力主将更具优势,对抗速攻队则需高统率武将争取缓冲时间。